
1、单项选择题
1、因为疆域空前辽阔,元代在路一级行政区划之上设置
A.行省
B.道
C.市
D.郡
2、抗战期间,为了提升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手段。其中,从1940年开始推行的是
A.幕僚长制
B.分层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行政三联制
3、南京临时政府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使用
A.群举制
B.简任制
C.委任制
D.荐任制
4、1941年12月初,中共中央依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所发出的指示为
A.反对浪费
B.自食其力
C.精兵简政
D.生产自救
5、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是
A.参议会
B.群众团体
C.边区党委
D.行政监察专员公署
6、1948年3月至5月,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其中心议题是
A.改组国民政府
B.选举总统和副总统
C.整顿吏治
D.整编全国军队
7、战国时期,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
A.问计
B.自荐
C.举荐
D.上计
8、在隋朝三省规范中,实质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9、汉武帝在组织机构上用来分割相权的做法是实行
A.中外朝制
B.三公宰相制
C.宰相制
D.内外服制
10、清政府设立的用以制约责任内阁,并作为皇帝咨询机构的是
A.枢密院
B.咨议局
C.弼德院
D.行政裁判院
11、国内历史上打造元朝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2、行宪国大后,根据宪法的规定,南京政府的行政体制有所变化,其中考试院院长的产生程序是
A.由总统直接任命
B.由考试院选举产生
C.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赞同后任命
D.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赞同后任命
13、南京国民政府初级行政地区的单位是
A.闾
B.县
C.乡
D.区
14、晚清政府为了办理与各国的外交事务在原来的扶夷局的基础上成立的机构是
A.南北通商大臣
B.总税务司
C.同文馆
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两个民族地方政府是
A.蒙古和西藏
B.蒙古和宁夏
C.新疆和西藏
D.新疆和绥远
16、秦汉政府作行政决策时由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会议形式称为
A.书奏
B.面奏
C.集议
D.商议
17、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原则是
A.三权分立
B.议行合一
C.议行分开
D.三权合一
18、中国古时候从禅让制转变为王位继承制,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1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各级苏维埃实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均实行
A.议行合一制
B.委员会制
C.合议制
D.首长负责制
20、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侯,其食封的领地称为
A.属国
B.侯国
C.郡国
D.王国
21、袁世凯为了有效地作出决策而专门设立的辅弼机构是
A.奏事处
B.咨议局
C.筹安会
D.政事堂
22、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在皇帝不亲政事的状况下,代皇帝行使考核权的是
A.尚书
B.丞相
C.太尉
D.御史
23、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是
A.陆军部
B.大元帅大本营
C.临时参议院
D.参谋本部
24、清朝时期宦官基本处于严格管理之下,这要归功于它设立了掌管宫廷事务的宫内机构
A.宗人府
B.内务府
C.司礼监
D.鸿胪寺
25、在地方的行政体制设置中,第一设置路这一管理层次的是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多项选择题
26、五代时期各政权的中枢机构有
A.枢密院
B.尚书省
C.中书门下
D.御史台
E.三司使
27、抗战期间,边区各级行政职员的主要任用方法有
A.选举制
B.简任制
C.委任制
D.转任制
E.聘任制
28、春秋时期,最早设立县郡的是
A.晋国
B.楚国
C.齐国
D.韩国
E.鲁国
29、中华苏维埃政权采取的决策方法主要有
A.内阁制
B.合议制
C.总统制
D.议行合一制
E.首长负责制
30、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以下几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具体有
A.军事首长
B.部落酋长议事会
C.部落网盟
D.人民大会
E.氏族全体议会
3、解释说明题
31、中央设计局
国防最高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大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依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中央设计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并由总裁遴聘党政高级官员及著名专家组成审议会、预算委员会、设计委员会、政治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和调查统计处等机构。
32、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从汉朝察举制演变而来的官员选拔规范,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州士人并定出品和状,其中品有上上至下下九品,状是对德才的简短评语,以品、状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
33、行政公署
各边区政府为便于推行政务,加大对下级政府的领导,根据实质需要,划分若干行政区,设置行政公署,代行边区政府的职权。大体可分为两类型型:一是边区政府的代表机关,二是当地区最高行政机关。
34、司礼监
明朝宫中掌内外章奏及批红大权的机构。司礼监太监因学会对内阁票拟的批红大权而成为皇帝的代言人。司礼监虽非正式政府组织,但实质已成为中枢决策机构的一部分。
35、巡狩
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
4、简答卷
36、简述清朝盛京改制策略的主要内容。
答:
削盛京五部为兵、刑两部,使其专管旗地官庄行政,同时裁去府尹,由盛京将军兼管兵、刑两部及奉天事务。如此,盛京将军以奉天总督身份统辖旗、民文武,事权归一,改变了原来政出多门的情况。
在地方州县官员使用上,破除满汉界限,量才录用,并将办理地策略件之权归于州县,不再与城守尉等旗官会办,从而削减了八旗组织对地方行政的管辖权限。
这次盛京改制是东北区域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转换的开始。
37、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具备什么特征?
答:
君主专制体制的时间长。
权力集中的程度高。
思想控制办法不同。
相对健全的官僚体系。
38、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答:
镇压反革命活动,肃清所有残余敌人。
接收并管理所有公共机关、公共产业、公共物资及其他所有公共财产,没收官僚资本。
保障国内人民和守法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工农商学各界所有正当权益,飞速恢复和打造正常的社会秩序。
动员组织所有公私力量,交流与打造城乡经济关系,解决城市人民的粮食和燃料提供。
组织革命群众团体,帮助打造系统的人民民主政权机关。
39、简述唐朝统治者针对尚书省权力过大所采取的调整手段。
答:
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变成奉行机构。将宰相议事之所从尚书省出,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
尚书省内部进行权力调整,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提升中书、门下两省的地位,将宰相议事之所先迁往门下省,后再迁往中书省,扩大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
40、简述明朝地方监察的主要形式。
答:
督抚对地方的监察。
各道监察御史对所属区域的监察。
各省提刑按察司对所属地区的监察。
5、论述题
41、试述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实行的主要手段及行政实行中的各种阻力。
答:
1、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实行的主要手段有:
严格办事流程,保证决策的贯彻实行。
改革文书规范,提升行政效率。主要手段有:简化文书类型,统一公文程式;规范公文处置程序,加速公文处置;革除封建称谓,用公元纪年。
2、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实行时所遇见的阻力有:
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权势的破坏。由于临时政府的行政决策是要在中国打造和巩固民主共和规范,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这是外国列强和封建权势所不允许的。
临时政府内部成分复杂,建议极不统一。大总统和各部提出的决策,总是遭到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阻挠而很难实行。
次长内阁很难有效运作。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为搜罗海内名宿而不问党派和省份,各部总长多为立宪派和旧官僚。同盟会为加大对政府的控制,提出部长起名字,次长取实的方案,企图由同盟会员作次长以学会各部实权,形成所谓次长内阁。但,身为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总长并不买账,故意刁难,结果使次长内阁根本运作不起来。
临时政府没控制地方政权,很难将决策贯彻下去。特别是县政权几乎全被前清旧官吏所把持,根本不听中央政府指挥,使得中央政府的决策成为泡影。
42、试述北洋军阀时期行政实行的基本趋向和混乱是什么原因。
答:
1、行政实行的两个基本的趋向:
决策能否实行总是以掌权军阀的意志为依归。符合掌权军阀意志的决策,即便完全违背民意也能畅通无阻;不符合掌权军阀意志的决策,即便完全符合民意也是寸步难行。
决策能否实行总是以掌权军阀的实力消长为依归。当掌权军阀得势时,即便是不对的决策也可以顺利实行;当掌权军阀失势时,即便是正确的决策也无人去实行。
2、导致行政实行混乱是什么原因:
体制混乱,权限不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体制不断变化,各种机构职责权限十分混乱。
政出多门,有令不可以,有禁不止。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各自为政,纷纷以军事实力干涉政府事务,导致政出多门和有令不可以、有禁不止的混乱局面。
内阁派系复杂,互相牵制。
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十六年中,内阁更迭了四十余次,平均每年更迭近三次。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模拟考试的有关内容介绍,想要知道更多北京自学考试考试试题的有关资讯,考生可以关注北京学考网自学考试服务公众号,也可以加入北京自学考试微信交流群一块分析!